散養雞養殖模式使雞的活動空間擴大,雞群得到充分的運動,因此散養雞十分活潑,且羽毛比圈養的雞有光澤,肉味也要比圈養雞鮮嫩,可謂是外形美,品質高。
凡事總有利弊,就散養雞目前的養殖情況上來看,也存在一 定的問題,普遍的就是散養雞雛雞成活率不高的問題。如何解決問題,提高散養雞成活率,我們就必須先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。
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原因還得從雞的生長環境和雞體本身的抵抗力兩方面來分析。散養雞在0~30日齡期間,由于環境、溫度、飼養等原因,死亡率、發病率較高,總結為原因:
散養雞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差:養殖的根本原理是為養殖對象創造一個溫度和空間適合的生活環境,進行集體繁殖集中生長,然后產生經濟利益。但是由于部分養殖場的基礎設施建較差,很難到達到適合雞生長的各種指標,如溫度、通風,導致雞無法適應生長環境而患病、終導致死亡。如氣溫過低雞患白痢病,通風差廢氣含量過高易得支氣管炎等。尤其是對于雛雞來說更是降低了它的成活率。初出殼雛雞個體小、嬌嫩、絨毛短,保溫能力低,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,直到3-4周齡,才逐漸完備。因此,搞好防寒保溫,調節適宜的溫、濕度,是養好小雞,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。
對于很多的新養殖戶或者養殖條件不成熟的養殖戶,雞苗還沒過育雛脫溫期,就已經死了大半,哪還有心思再在養殖這條路上走下去呢?即使接著來二批,但一批這個學費交得也太貴了點。
如果開始進場的就是脫溫苗呢?疫苗廠家幫你做完了,藥品也給你灌足了,進場直接放在室內養殖場,省了好多的技術環節,也增加了雞苗的成活率。只要雞還活著,隨著養殖時間的增加,養殖技術和養殖經驗日漸月滿,養殖出了效益,養殖出了名氣,養殖出了信心,接下來第二批就事倍功半了。